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却说齐王司马冏的军队到达颍阴,正与张泓的军队相遇,双方交战,司马冏的军队失利,死亡达数千人,辎重也有一半被夺去。司马冏收集败兵,想要再战,于是分兵渡过颍水,又被张泓阻拦,无法前进。张泓于是在颍水之上列阵,日夜防守。孙辅等人也陆续会合,和张泓分别屯兵。司马冏趁夜袭击,张泓的军队不动,只有孙辅惊恐后退,逃回洛阳,到宫阙入内报告说:“齐王兵势强盛,势不可当,张泓等人已经战死了。”赵王司马伦不禁颤抖,迅速召来三个儿子司马虔以及许超入宫保卫。许超匆忙赶回,司马虔也接着到达,正赶上接到张泓的捷报,说自己击退了司马冏的军队,于是又派许超前往军前。各位看官!试想打仗出兵,全靠纪律,忽而召回,忽而派遣,怎能不让人生疑,自己挫伤锐气?司马伦的愚蠢浅陋,在这里更加明显。不过齐王司马冏并非将帅之才,还在颍上相持,一时不能攻入。张泓并且指挥军队渡过颍水,直接攻打司马冏的营地,司马冏几乎被乘虚而入,幸好部众奋力截杀,打败了张泓的部将孙髦、司马谭,张泓才退去。孙髦、司马谭部下的败兵,散归洛阳。孙秀还谎称得胜,在都城中宣告,说已经击破司马冏的营地,朝中大臣都来祝贺。不久孙会的败报又到,再也瞒不住了,吓得这个伪皇帝目瞪口呆,不知如何是好。如此没用,也想当皇帝,多么可笑?原来孙会与士猗、许超,出兵抵御司马颖的军队,行进到黄桥,一鼓作气,打败了司马颖的前锋军士,俘虏斩杀多达一万多人。司马颖想要退守朝歌,参军卢志进谏说:“现在我军失利,敌军刚刚得志,势必轻视我们,如果我们退缩,士气就会沮丧,不能再用。况且胜负是兵家常事,不如再挑选精兵,出奇制胜,才能够成功。”司马颖于是淘汰弱兵留下强兵,涕泣宣誓,激励众人之心,鼓足勇气再前进。孙会等人果然轻视司马颖,不再设防,等到司马颖的军队到了营前,才驱兵出战。这次接战,和前次大不相同,司马颖的军队都怀着怒气前来,好似江上的秋潮,一发不可阻挡。孙会与士猗、许超,见来军如此厉害,不由得胆战心惊,步步后退。战斗了两三个时辰,只见头颅乱滚,血肉纷飞,部下的士卒,除战死外,多半逃亡,孙会料想不妙,拨马先逃,士猗、许超相继惊恐逃走,都一口气跑回洛阳。所有的宿卫兵三万人,任他们自生自灭,无暇再问他们的下落了。孙秀见孙会等人逃回,也急得没有办法,只好召集众人商议:有人说应该收集剩余的士兵,背城一战;有人说应该毁掉宫室,诛杀异党,挟持司马伦向南去找孙旗、孟观,再图谋以后的举动。孙旗前文已经提到。孟观自从擒灭齐万年之后,从东羌校尉任内调入担任右将军,赵王司马伦篡位,命令孟观出监淝北诸军事,齐王司马冏传檄文讨伐司马伦,孟观大致懂得天文,仰望紫宫帝座,没有其他变化,还认为司马伦顺应天象,不会很快失败,因此仍然为司马伦坚守,不愿意响应司马冏。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孙秀担心孙旗、孟观二人未必可靠,所以迟疑不决,那外面的警报,纷纷传来,不是说司马颖的军队渡过颍水,就是说司马冏的军队越过黄河。都城的将吏,人心惶惶想要变乱。左卫将军王舆,与尚书广陵公司马漼、琅琊王司马伷(第四子)。见风使舵,号召营兵七百多人,从南掖门入宫,倡议恢复正统。三部司马也乐意依从,联合一气。王舆命令三部兵分别守卫宫门,自己率领部曲到中书省,捉拿孙秀,孙秀急忙将省门关闭,不让王舆进入。王舆纵兵登墙,扔入火具,烧毁房屋,顿时烟火弥漫房间,无法靠近。孙秀与士猗、许超冒着烟跑出来,正遇到左部将军部下赵泉,挥舞着刀过来,顺手砍去,恰巧砍掉了三个头颅。又搜捕杀死孙秀的子孙孙会与前将军谢倓,黄门令骆休,司马督王潜,尚书左丞孙弼。(即孙旗的长子)
王舆返回屯驻云龙门,派人入宫禀报赵王司马伦,赶快迎接回惠帝。司马伦不得已,宣布命令说:“我被孙秀所误,激怒了二王,现在已经诛杀孙秀,可以迎接太上皇复位,我应当回归农田,不再过问朝政之事。”(他也想做太上皇吗?)命令发出后,又派亲信校尉拿着骆虞幡,到宫门外指挥停止用兵,一面带领家属,出华林东门,退回自己的府邸。王舆于是派数千甲士,前往金墉城,迎接回惠帝。惠帝与羊后一同乘车入宫,道旁的百姓,都高呼万岁,当下由惠帝亲自登上宫殿,召集百官,群臣都叩头谢罪。(还记得向司马伦劝进吗?)诏令将司马伦父子送到金墉城,派兵监守,改年号为永宁,大宴五日,并且分别派遣使臣慰劳司马冏、司马颖、司马颙三位亲王。梁王司马肜首先上表,请求诛杀司马伦父子以向天下谢罪。有诏令让百官商议,百官都同意司马肜的意见,共同请求诛杀司马伦。总算善于转变。于是派尚书袁敞持节责备司马伦,赐给他金屑酒。(请您也尝尝这美味。)司马伦喝完酒,用巾蒙住脸,边哭边喊:“孙秀误我!孙秀误我!”不久就毒发而死。做了一百天的皇帝,也算威风,不应只埋怨孙秀。司马伦的儿子司马荂、司马馥、司马虔、司马诩,一并被捕诛杀。此外像司马伦、孙秀的私党,都被斥退罢免,台省府卫,所剩无几。成都王司马颖,驰入都城,派部将赵骧、石超,前往帮助齐王司马冏,讨伐张泓等人。张泓等人听说都城已经复辟,司马伦已经被杀,无奈向司马冏乞求投降。从起兵以来六十多天,双方战死的,差不多有十万人。闾和、孙髦、张衡、伏胤等人,从戍守的地方回到洛阳,都因为罪行较重,在东市斩首。蔡璜畏罪自杀。义阳王司马威,曾经入宫夺取玉玺,惠帝记在心中,到这时对朝廷大臣说:“阿皮可恨!夺我的玉玺绶带,导致扭断我的手指,不可不杀。”阿皮是司马威的小字,于是就被杀了。东平王司马楙被免官。河间王司马颙与齐王司马冏先后进入都城,司马冏的部众约有数十万人,威震京城,又传檄文到襄淝,命令诛杀孙旗、孟观。襄阳太守宗岱,接到檄文斩杀孙旗,饶冶令空桐机,接到檄文斩杀孟观,都将首级传送到洛阳,并诛灭三族。那时孙辅、孙惔,作为孙旗的侄子,当然在街市上被斩首。不必细说了。
惠帝封赏功臣,授予齐王司马冏大司马之职,加九锡的特殊礼遇,完备的物品、典籍、策命,如同宣帝、景帝、文帝、武帝(并见前文)辅政时的旧例。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,都督中外诸军事,并授予黄钺,总领尚书事,也加九锡。河间王司马颙为侍中太尉,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,兼领左军。晋升广陵公司马漼为王,统领尚书,加任侍中。新野公司马歆,也晋升为王,都督荆州诸军事。授予梁王司马肜太宰之职,兼任司徒。起用前司徒王戎为尚书令,王衍为河南尹,立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,恢复宾徒县王司马晏原来的封爵,仍然为吴王。大司马齐王司马冏,上表请求恢复张华、裴頠以及解结兄弟原来的官职,诏令让朝廷大臣商议,很久都没有决定。过了一年,才依照司马冏的请求,为张华、裴頠、解结兄弟昭雪,恢复官阶,归还原来的产业,并且派遣使者吊唁祭祀。天下人都盼望太平,都认为是拨乱反正,铲除奸逆,伸冤昭雪,从此能够重见天日了。哪知上天不保佑晋朝,内乱没有停止,东莱王司马蕤和左卫将军王舆,共同谋划谋害司马冏,突然想要发动变乱。事情提前被揭发,才导致阴谋失败。司马蕤是齐王司马冏的庶兄,向来性情暴躁,酗酒欺人,司马冏平时常被他侮辱,只因兄弟情谊,格外包容。等到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,司马伦将司马蕤收押下狱,还没有施加刑罚。惠帝复位,司马蕤得以释放,听说司马冏到了洛阳,在路旁迎接。司马冏只是点头,未曾下马交谈。司马蕤愤怒地责骂道:“我因为你几乎遭受死罪,为何如此不讲兄弟情谊?”不久司马冏入朝辅政,司马蕤只担任散骑常侍,更加闷闷不乐,于是向司马冏请求开府。司马冏回答说:“武帝的儿子吴王司马晏,还没有开府,兄长暂且等待。”司马蕤听到司马冏的话,恨上加恨,于是秘密弹劾司马冏专权无道,将要成为管叔、蔡叔那样的人。惠帝当然没有回应。左卫将军王舆,自认为有复辟的大功,没有得到丰厚的赏赐,因此和司马蕤表示同情,打算在宫阙之下埋伏士兵,等司马冏入朝时,把他刺死。偏偏被司马冏得知阴谋,立即上奏,拘捕王舆斩首,诛灭他的三族,废司马蕤为庶人,迁徙到上庸。上庸内史陈钟,私下揣测司马冏的心意,将司马蕤谋害,司马冏也不再过问。司马冏虽然无情,司马蕤却是自取灭亡。因为兄弟相互残杀,于是导致诸王产生疑虑,又生出无数乱端。新野王司马歆,将要前往荆州,和司马冏一同出城拜谒陵墓,趁机悄悄对司马冏说:“成都王是至亲,一同建立大功,应当留下辅佐朝政,否则应当撤去他的兵权,不要让他生出祸端!”司马冏点头表示会意,不再回答。常山王司马乂,也和成都王拜谒陵墓,趁机对司马颖说:“天下是先帝的天下,大王应当好好维护,不要让齐王得逞!”司马颖和司马乂都是武帝的庶子,所以有这样的话。司马颖也认为是这样,回去告诉参军卢志。卢志进言说:“齐王号称百万大军,和张泓等人在颍水相持,很久没有决出胜负,大王直接渡河,率先进入都城,功劳无人能比,朝廷内外都知道。现在齐王想要和大王共同辅佐朝政,我听说两个强者不能并立,为何不借着太妃生病,请求回去探望,把重任交给齐王,能够收获众人的期望?这是今天的上策。”司马颖是武帝才人程氏所生,太妃就是指程才人。司马颖向来相信卢志的话,就依照他的建议。第二天入朝,由惠帝引到东堂,当面加以褒奖,司马颖拜谢说:“这都是大司马司马冏的功劳,臣怎能贪功呢?”说完退出去,立即上表称赞司马冏的功德,应当把政务交给他,自己陈述母亲生病,希望回去侍奉,为了终养母亲。一面匆忙收拾行装,不等回复诏令,就告辞太庙,直接乘车出东阳门,向西回到邺城。相随的只有卢志等几个人,不让军营中的人知道。就是在齐王司马冏的府第中,也只是派人送信告别,此外没有别的话。司马冏得到书信大惊,急忙骑马追赶,追到七里涧,才见到司马颖。司马颖停车话别,泪如雨下,只说太妃病情严重,深深忧虑,所以没有时间当面告辞。说完,就驱车离去,丝毫不谈时政。司马冏也回到都城,还自称是咄咄怪事。司马颖回到邺城,诏令派遣使臣再次重申前命,司马颖只接受大将军的职衔,推辞九锡的礼仪,并且上表说:“兴义的功臣,应当都封为公侯。之前大司马屯兵颍上,时间长了百姓困苦,请求运送河北的十五万斛米,赈济饥民”等等。又自己制作了八千多口棺材,立即挪用成都国的俸禄制作衣服,殓葬祭祀黄桥的死士,并安抚他们的家属,比普通战死的待遇优厚。又命令在温县埋葬赵王司马伦的部卒,有一万四千多人。各位看官听着!成都王司马颖这样的行为,都是卢志为他谋划,教他笼络人心,收集当时的声誉。果然,两河南北,都交口称赞,就是都城内外,也没有一个不称他为贤王。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,虽然是矫情,也必定最终留下好名声。还有中书郎陆机,从前是赵王府中的参军,齐王司马冏进入都城后,得到司马伦接受禅让的诏书,怀疑是陆机所写,就要诛杀他,幸亏司马颖极力解救,才得以免罪。司马颖爱惜陆机的才华,后来上表请求任命他为平原内史,陆机的弟弟陆云为清河内史,晋廷自然应允,立即派遣二人赴任。陆机的友人顾荣、戴渊,对他说中原多灾多难,劝陆机回吴地。陆机感激司马颖的厚恩,并且认为司马颖有威望,可以和他建立功业,于是逗留不走。谁知道兄弟二人后来都死在司马颖手中。司马颖正在施惠百姓,礼待士人,刻意求得名声。司马冏却结党营私,只追求私欲,所有立功的将领,如葛旟、路秀、卫毅、刘真、韩泰五人,都封为县公,号称“五公”。把他们当作心腹,并在他父亲齐王司马攸的旧宅,增建高大的房屋,所有邻近的房屋,不管是公是私,全部被拆除,让大匠精心营造,规制和西宫相等。又凿通千秋门的墙,能够到达西阁,后房到处设置钟磬,前庭多次表演八佾之舞,沉溺于酒色。常常不上朝,长子司马冰被封为乐安王,次子司马英被封为济阳王,三子司马超被封为淮南王。好不容易过了一年,皇太孙又夭折了,梁王司马肜相继去世,诏令恢复常山王司马乂为长沙王,兼任骠骑将军,起用东平王司马楙为平东将军,都督徐州军事,让他镇守下邳。召回东安王司马繇,恢复他的官职爵位,司马繇被废黜迁徙到带方的事,见前文。并且任命为宗正卿,再晋升为尚书左仆射。齐王司马冏想要长久专掌国政,看到皇孙都已经死亡,成都王司马颖众望所归,如果立为皇太弟,对自己非常不利,于是上表请求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。司马覃是惠帝弟弟司马遐的长子,年龄才八岁,当即选择日子册立,入住东宫,让司马冏担任太子太师。这时,还有东海王司马越,是八王中的最后一位。是宣帝的侄子,父亲司马泰曾受封高密王。司马泰死后司马越得以继承爵位,改封东海。司马越年轻时有好名声,不羡慕富贵,恭顺得像平民。永康初年,才进入朝廷担任中书令,司马冏想要拉拢他作为帮手,晋升任命司马越为侍中,不久又授予司空的职位,兼任中书监,司马越于是渐渐得以参与政事。侍中嵇绍,看到惠帝昏庸依旧,内政归属齐王司马冏,外望归成都王司马颖,将来必定引发争端,于是上疏防止变乱,大致说:
臣听说改变以前的错误做法车子就不会倾倒,革除过去的弊端政事就不会错乱,所以生存时不忘记灭亡,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危险,这是《易经》的重要训诫。现在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在金墉城的日子,大司马不要忘记在颍上的日子,大将军不要忘记在黄桥的日子,那么祸乱的萌芽,就无从产生了。
嵇绍既已上疏,又给司马冏写信,引用唐尧虞舜住茅草屋,夏禹住低矮宫室的美事,作为规劝。司马冏虽然用谦逊的言辞答复,终究没有多少改变。那惠帝是个糊涂的人,不识好歹,即使嵇侍中上书万言,也好像没有看见没有听见,只是把它搁置在高处罢了。司马冏坐在那里接受百官朝拜,对三台发号施令,选举不公平,宠信奸佞之人办事。殿中御史桓豹,因为事情上奏,未曾先报告司马冏的府第,就被谴责斥退。南阳处士郑方,公开上书劝谏司马冏,并且陈述了五条过失,司马冏也不理会。主簿王豹正直敢言,向司马冏上书,请司马冏辞政回藩。走了一个叫豹的,又来了一个叫豹的,都可以称为豹变的君子,可惜遇到了顽固的人。书信说:
王豹听说作为臣子正直敢言,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,而是为了安定君主、稳定时局,保存国家。所以作为臣子欺骗他的君主,刑罚不足以诛杀他,作为君主违背他的劝谏,恶谥不足以形容他。我私下思考明公虚心对待士人,开怀接纳善言,但是逆耳的话,没有被听取。王豹想到晋朝的政事逐渐缺失,从元康年间以来,宰相在位,都不能善终。现在明公平定祸乱,安定国家,如果又沿用以前失败的方法,重蹈中原翻车的覆辙,想要期望长久存在,我不敢听闻。现在河间王在关右扎根,成都王在旧魏徘徊,新野王在江汉获得大封,三面的尊贵王爷,各自凭借刚猛强盛,都统领兵马,处于险要有害的地方,明公兴起义兵讨伐叛逆,功劳盖过天下,凭借难以赏赐的功劳,挟着震主的威望,独自占据京都,专掌大权,前进就会像亢龙有悔,后退就会像庭院长满蒺藜,希望以此求得平安,不知道是否有福气,斗胆用浅陋的见解陈述愚笨的心情。从前武王讨伐纣王,封建诸侯为二伯:从陕地以东,周公主管,从陕地以西,召公主管。等到末年,四海有强大的兵力,不敢马上失去九鼎,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天下习惯了所尊奉的人。现在如果确实能遵循使用周朝的方法,以成都王为北州伯,统领河北的王侯,明公为南州伯,统领南方的官员,各自依据本职,出居在各自的地方,在外面树立德行,在内部尽忠,年终率领所统领的人向朝廷进贡,选拔良才,任命贤能,作为天子的百官,那么四海长久安宁,万国都很幸运,明公的德行,应当和周公、召公一样美好了。希望明公切实考虑有利的办法!
这封信呈上后,王豹等了十多天,没有答复,于是再上一封信说:
王豹上次上书以来,已经十二天了,而明公的大德高远,没有垂察,不赐下一个字的命令,不指示是否可行,王豹私下感到疑惑!我私下思考明公凭借大功,拥有大名,怀有大德,执掌大权:这四大,是国内所不能容纳的,是圣贤所以战战兢兢,从早到晚没有空闲吃饭,即使休息也不敢休息的原因。从前周公因为武王是兄长,成王是君主,讨伐纣王有功,凭借亲属的身份辅佐朝政,秉持的德行深厚,圣思广博深远,极其忠诚、仁爱、孝顺、恭敬,而摄政的时候,四方国家流传谣言,背离君主出逃,在东方居住三年,依靠风雨的变化,成王感悟,如果没有遭受皇天的回应,神人的明察,恐怕周公旦的灾祸,不知道会到什么程度。至于执政,还是和召公分陕为伯,现在明公自己看待功德,谁能比得上周公旦?元康以来,宰相的祸患,危机暗中发生,来不及思考,秘密的灾祸暗中兴起,就在呼吸之间,哪里还能安然保全生命?前面的鉴戒不远,是您亲眼所见的。君子没有长远的考虑,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,忧患到了才醒悟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现在如果听从王豹的这个策略,都把王侯遣送回国,向北让成都王分河为伯,成都王在邺城,明公在宛城,方圆千里,来和国内的侯伯子男,大小依次相率,结好结盟,一同辅助王室,进贡的方法,如同周朝的典章。如果符合您的旨意,可以先和成都王共同商议,虽然我才能浅薄,愿意充当使者。百里奚是秦楚的商人,一开口说话,两国得以安宁。何况王豹虽然浅陋,还是大州的纲纪,和明公在艰难时起事的主簿,自身虽然轻微但是言论未必不对,整装等待,盼望您的英明命令!司马冏接连收到两封信,才有明令批示回答道:“收到前后的陈述,都看到了您的诚恳,应当深思后施行。”掾属孙惠,也上书劝谏司马冏,大致说:“大名不能长久承担,大功不能长久担任,大权不能长久执掌,大威不能长久占据,应当思考功成身退的道理,推崇亲属,推荐亲近的人,把重任交给长沙王和成都王,行拱手礼回藩地,才足以保全自身和名声”等话。司马冏不能采用,孙惠称病最终离去。倒是见机行事。司马冏问记室曹摅道:“有人劝我放弃权力回藩地,你认为怎么样?”曹摅回答说:“大王能够处在高位思考危险,提起衣裳早点离开,是上策。”司马冏始终不能决定。恰好长沙王司马乂来访司马冏的府邸,看到案上陈列着书信,就顺手展开阅读,看到王豹的两封信,不由得发怒说:“小子竟敢离间骨肉,为什么不把他拖到铜驼下,打死了事?”司马冏听了这话,也不禁愤怒着急起来,再加上司马乂添加了几句话,好似火上浇油,更加不可遏制,就上奏请求诛杀王豹,大致说:
臣愤恨奸凶放肆叛逆,皇位坠落,和成都王、长沙王、新野王一同兴起义兵,安定恢复国家,只想为皇家效力,和至亲宗室,同心做事。没想到主簿王豹,胡乱制造不同的言论,说臣有愧于担任宰相,一定会构成危害,忧虑就在旦夕之间,想要臣和成都王分陕为伯,全部让藩王离开,向上诬蔑圣朝监督驾驭的威严,向下开启骨肉分离的趋势,诋毁在上的人,诽谤在下的人,在朝廷内进谗言,在朝廷外挑拨离间,构恶导奸,没有比这更严重的。从前孔子匡正鲁国,于是诛杀少正卯,子产辅佐郑国,先杀邓析,确实是因为扰乱名实,像赵高那样诡怪之类的人。王豹作为臣子不忠不顺不义,应当命令他到都街,按照国法来表明邪正,恭谨地奏报此事!
奏表呈上,就奉诏令依照提议,当下将王豹推出东市,用鞭子打死。王豹将死的时候,对监刑官说:“可以把我的头悬挂在大司马的门前,让它能看到外兵攻打齐王!”
却说齐王司马冏的军队到达颍阴,正与张泓的军队相遇,双方交战,司马冏的军队失利,死亡达数千人,辎重也有一半被夺去。司马冏收集败兵,想要再战,于是分兵渡过颍水,又被张泓阻拦,无法前进。张泓于是在颍水之上列阵,日夜防守。孙辅等人也陆续会合,和张泓分别屯兵。司马冏趁夜袭击,张泓的军队不动,只有孙辅惊恐后退,逃回洛阳,到宫阙入内报告说:“齐王兵势强盛,势不可当,张泓等人已经战死了。”赵王司马伦不禁颤抖,迅速召来三个儿子司马虔以及许超入宫保卫。许超匆忙赶回,司马虔也接着到达,正赶上接到张泓的捷报,说自己击退了司马冏的军队,于是又派许超前往军前。各位看官!试想打仗出兵,全靠纪律,忽而召回,忽而派遣,怎能不让人生疑,自己挫伤锐气?司马伦的愚蠢浅陋,在这里更加明显。不过齐王司马冏并非将帅之才,还在颍上相持,一时不能攻入。张泓并且指挥军队渡过颍水,直接攻打司马冏的营地,司马冏几乎被乘虚而入,幸好部众奋力截杀,打败了张泓的部将孙髦、司马谭,张泓才退去。孙髦、司马谭部下的败兵,散归洛阳。孙秀还谎称得胜,在都城中宣告,说已经击破司马冏的营地,朝中大臣都来祝贺。不久孙会的败报又到,再也瞒不住了,吓得这个伪皇帝目瞪口呆,不知如何是好。如此没用,也想当皇帝,多么可笑?原来孙会与士猗、许超,出兵抵御司马颖的军队,行进到黄桥,一鼓作气,打败了司马颖的前锋军士,俘虏斩杀多达一万多人。司马颖想要退守朝歌,参军卢志进谏说:“现在我军失利,敌军刚刚得志,势必轻视我们,如果我们退缩,士气就会沮丧,不能再用。况且胜负是兵家常事,不如再挑选精兵,出奇制胜,才能够成功。”司马颖于是淘汰弱兵留下强兵,涕泣宣誓,激励众人之心,鼓足勇气再前进。孙会等人果然轻视司马颖,不再设防,等到司马颖的军队到了营前,才驱兵出战。这次接战,和前次大不相同,司马颖的军队都怀着怒气前来,好似江上的秋潮,一发不可阻挡。孙会与士猗、许超,见来军如此厉害,不由得胆战心惊,步步后退。战斗了两三个时辰,只见头颅乱滚,血肉纷飞,部下的士卒,除战死外,多半逃亡,孙会料想不妙,拨马先逃,士猗、许超相继惊恐逃走,都一口气跑回洛阳。所有的宿卫兵三万人,任他们自生自灭,无暇再问他们的下落了。孙秀见孙会等人逃回,也急得没有办法,只好召集众人商议:有人说应该收集剩余的士兵,背城一战;有人说应该毁掉宫室,诛杀异党,挟持司马伦向南去找孙旗、孟观,再图谋以后的举动。孙旗前文已经提到。孟观自从擒灭齐万年之后,从东羌校尉任内调入担任右将军,赵王司马伦篡位,命令孟观出监淝北诸军事,齐王司马冏传檄文讨伐司马伦,孟观大致懂得天文,仰望紫宫帝座,没有其他变化,还认为司马伦顺应天象,不会很快失败,因此仍然为司马伦坚守,不愿意响应司马冏。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孙秀担心孙旗、孟观二人未必可靠,所以迟疑不决,那外面的警报,纷纷传来,不是说司马颖的军队渡过颍水,就是说司马冏的军队越过黄河。都城的将吏,人心惶惶想要变乱。左卫将军王舆,与尚书广陵公司马漼、琅琊王司马伷(第四子)。见风使舵,号召营兵七百多人,从南掖门入宫,倡议恢复正统。三部司马也乐意依从,联合一气。王舆命令三部兵分别守卫宫门,自己率领部曲到中书省,捉拿孙秀,孙秀急忙将省门关闭,不让王舆进入。王舆纵兵登墙,扔入火具,烧毁房屋,顿时烟火弥漫房间,无法靠近。孙秀与士猗、许超冒着烟跑出来,正遇到左部将军部下赵泉,挥舞着刀过来,顺手砍去,恰巧砍掉了三个头颅。又搜捕杀死孙秀的子孙孙会与前将军谢倓,黄门令骆休,司马督王潜,尚书左丞孙弼。(即孙旗的长子)
王舆返回屯驻云龙门,派人入宫禀报赵王司马伦,赶快迎接回惠帝。司马伦不得已,宣布命令说:“我被孙秀所误,激怒了二王,现在已经诛杀孙秀,可以迎接太上皇复位,我应当回归农田,不再过问朝政之事。”(他也想做太上皇吗?)命令发出后,又派亲信校尉拿着骆虞幡,到宫门外指挥停止用兵,一面带领家属,出华林东门,退回自己的府邸。王舆于是派数千甲士,前往金墉城,迎接回惠帝。惠帝与羊后一同乘车入宫,道旁的百姓,都高呼万岁,当下由惠帝亲自登上宫殿,召集百官,群臣都叩头谢罪。(还记得向司马伦劝进吗?)诏令将司马伦父子送到金墉城,派兵监守,改年号为永宁,大宴五日,并且分别派遣使臣慰劳司马冏、司马颖、司马颙三位亲王。梁王司马肜首先上表,请求诛杀司马伦父子以向天下谢罪。有诏令让百官商议,百官都同意司马肜的意见,共同请求诛杀司马伦。总算善于转变。于是派尚书袁敞持节责备司马伦,赐给他金屑酒。(请您也尝尝这美味。)司马伦喝完酒,用巾蒙住脸,边哭边喊:“孙秀误我!孙秀误我!”不久就毒发而死。做了一百天的皇帝,也算威风,不应只埋怨孙秀。司马伦的儿子司马荂、司马馥、司马虔、司马诩,一并被捕诛杀。此外像司马伦、孙秀的私党,都被斥退罢免,台省府卫,所剩无几。成都王司马颖,驰入都城,派部将赵骧、石超,前往帮助齐王司马冏,讨伐张泓等人。张泓等人听说都城已经复辟,司马伦已经被杀,无奈向司马冏乞求投降。从起兵以来六十多天,双方战死的,差不多有十万人。闾和、孙髦、张衡、伏胤等人,从戍守的地方回到洛阳,都因为罪行较重,在东市斩首。蔡璜畏罪自杀。义阳王司马威,曾经入宫夺取玉玺,惠帝记在心中,到这时对朝廷大臣说:“阿皮可恨!夺我的玉玺绶带,导致扭断我的手指,不可不杀。”阿皮是司马威的小字,于是就被杀了。东平王司马楙被免官。河间王司马颙与齐王司马冏先后进入都城,司马冏的部众约有数十万人,威震京城,又传檄文到襄淝,命令诛杀孙旗、孟观。襄阳太守宗岱,接到檄文斩杀孙旗,饶冶令空桐机,接到檄文斩杀孟观,都将首级传送到洛阳,并诛灭三族。那时孙辅、孙惔,作为孙旗的侄子,当然在街市上被斩首。不必细说了。
惠帝封赏功臣,授予齐王司马冏大司马之职,加九锡的特殊礼遇,完备的物品、典籍、策命,如同宣帝、景帝、文帝、武帝(并见前文)辅政时的旧例。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,都督中外诸军事,并授予黄钺,总领尚书事,也加九锡。河间王司马颙为侍中太尉,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,兼领左军。晋升广陵公司马漼为王,统领尚书,加任侍中。新野公司马歆,也晋升为王,都督荆州诸军事。授予梁王司马肜太宰之职,兼任司徒。起用前司徒王戎为尚书令,王衍为河南尹,立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,恢复宾徒县王司马晏原来的封爵,仍然为吴王。大司马齐王司马冏,上表请求恢复张华、裴頠以及解结兄弟原来的官职,诏令让朝廷大臣商议,很久都没有决定。过了一年,才依照司马冏的请求,为张华、裴頠、解结兄弟昭雪,恢复官阶,归还原来的产业,并且派遣使者吊唁祭祀。天下人都盼望太平,都认为是拨乱反正,铲除奸逆,伸冤昭雪,从此能够重见天日了。哪知上天不保佑晋朝,内乱没有停止,东莱王司马蕤和左卫将军王舆,共同谋划谋害司马冏,突然想要发动变乱。事情提前被揭发,才导致阴谋失败。司马蕤是齐王司马冏的庶兄,向来性情暴躁,酗酒欺人,司马冏平时常被他侮辱,只因兄弟情谊,格外包容。等到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,司马伦将司马蕤收押下狱,还没有施加刑罚。惠帝复位,司马蕤得以释放,听说司马冏到了洛阳,在路旁迎接。司马冏只是点头,未曾下马交谈。司马蕤愤怒地责骂道:“我因为你几乎遭受死罪,为何如此不讲兄弟情谊?”不久司马冏入朝辅政,司马蕤只担任散骑常侍,更加闷闷不乐,于是向司马冏请求开府。司马冏回答说:“武帝的儿子吴王司马晏,还没有开府,兄长暂且等待。”司马蕤听到司马冏的话,恨上加恨,于是秘密弹劾司马冏专权无道,将要成为管叔、蔡叔那样的人。惠帝当然没有回应。左卫将军王舆,自认为有复辟的大功,没有得到丰厚的赏赐,因此和司马蕤表示同情,打算在宫阙之下埋伏士兵,等司马冏入朝时,把他刺死。偏偏被司马冏得知阴谋,立即上奏,拘捕王舆斩首,诛灭他的三族,废司马蕤为庶人,迁徙到上庸。上庸内史陈钟,私下揣测司马冏的心意,将司马蕤谋害,司马冏也不再过问。司马冏虽然无情,司马蕤却是自取灭亡。因为兄弟相互残杀,于是导致诸王产生疑虑,又生出无数乱端。新野王司马歆,将要前往荆州,和司马冏一同出城拜谒陵墓,趁机悄悄对司马冏说:“成都王是至亲,一同建立大功,应当留下辅佐朝政,否则应当撤去他的兵权,不要让他生出祸端!”司马冏点头表示会意,不再回答。常山王司马乂,也和成都王拜谒陵墓,趁机对司马颖说:“天下是先帝的天下,大王应当好好维护,不要让齐王得逞!”司马颖和司马乂都是武帝的庶子,所以有这样的话。司马颖也认为是这样,回去告诉参军卢志。卢志进言说:“齐王号称百万大军,和张泓等人在颍水相持,很久没有决出胜负,大王直接渡河,率先进入都城,功劳无人能比,朝廷内外都知道。现在齐王想要和大王共同辅佐朝政,我听说两个强者不能并立,为何不借着太妃生病,请求回去探望,把重任交给齐王,能够收获众人的期望?这是今天的上策。”司马颖是武帝才人程氏所生,太妃就是指程才人。司马颖向来相信卢志的话,就依照他的建议。第二天入朝,由惠帝引到东堂,当面加以褒奖,司马颖拜谢说:“这都是大司马司马冏的功劳,臣怎能贪功呢?”说完退出去,立即上表称赞司马冏的功德,应当把政务交给他,自己陈述母亲生病,希望回去侍奉,为了终养母亲。一面匆忙收拾行装,不等回复诏令,就告辞太庙,直接乘车出东阳门,向西回到邺城。相随的只有卢志等几个人,不让军营中的人知道。就是在齐王司马冏的府第中,也只是派人送信告别,此外没有别的话。司马冏得到书信大惊,急忙骑马追赶,追到七里涧,才见到司马颖。司马颖停车话别,泪如雨下,只说太妃病情严重,深深忧虑,所以没有时间当面告辞。说完,就驱车离去,丝毫不谈时政。司马冏也回到都城,还自称是咄咄怪事。司马颖回到邺城,诏令派遣使臣再次重申前命,司马颖只接受大将军的职衔,推辞九锡的礼仪,并且上表说:“兴义的功臣,应当都封为公侯。之前大司马屯兵颍上,时间长了百姓困苦,请求运送河北的十五万斛米,赈济饥民”等等。又自己制作了八千多口棺材,立即挪用成都国的俸禄制作衣服,殓葬祭祀黄桥的死士,并安抚他们的家属,比普通战死的待遇优厚。又命令在温县埋葬赵王司马伦的部卒,有一万四千多人。各位看官听着!成都王司马颖这样的行为,都是卢志为他谋划,教他笼络人心,收集当时的声誉。果然,两河南北,都交口称赞,就是都城内外,也没有一个不称他为贤王。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,虽然是矫情,也必定最终留下好名声。还有中书郎陆机,从前是赵王府中的参军,齐王司马冏进入都城后,得到司马伦接受禅让的诏书,怀疑是陆机所写,就要诛杀他,幸亏司马颖极力解救,才得以免罪。司马颖爱惜陆机的才华,后来上表请求任命他为平原内史,陆机的弟弟陆云为清河内史,晋廷自然应允,立即派遣二人赴任。陆机的友人顾荣、戴渊,对他说中原多灾多难,劝陆机回吴地。陆机感激司马颖的厚恩,并且认为司马颖有威望,可以和他建立功业,于是逗留不走。谁知道兄弟二人后来都死在司马颖手中。司马颖正在施惠百姓,礼待士人,刻意求得名声。司马冏却结党营私,只追求私欲,所有立功的将领,如葛旟、路秀、卫毅、刘真、韩泰五人,都封为县公,号称“五公”。把他们当作心腹,并在他父亲齐王司马攸的旧宅,增建高大的房屋,所有邻近的房屋,不管是公是私,全部被拆除,让大匠精心营造,规制和西宫相等。又凿通千秋门的墙,能够到达西阁,后房到处设置钟磬,前庭多次表演八佾之舞,沉溺于酒色。常常不上朝,长子司马冰被封为乐安王,次子司马英被封为济阳王,三子司马超被封为淮南王。好不容易过了一年,皇太孙又夭折了,梁王司马肜相继去世,诏令恢复常山王司马乂为长沙王,兼任骠骑将军,起用东平王司马楙为平东将军,都督徐州军事,让他镇守下邳。召回东安王司马繇,恢复他的官职爵位,司马繇被废黜迁徙到带方的事,见前文。并且任命为宗正卿,再晋升为尚书左仆射。齐王司马冏想要长久专掌国政,看到皇孙都已经死亡,成都王司马颖众望所归,如果立为皇太弟,对自己非常不利,于是上表请求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。司马覃是惠帝弟弟司马遐的长子,年龄才八岁,当即选择日子册立,入住东宫,让司马冏担任太子太师。这时,还有东海王司马越,是八王中的最后一位。是宣帝的侄子,父亲司马泰曾受封高密王。司马泰死后司马越得以继承爵位,改封东海。司马越年轻时有好名声,不羡慕富贵,恭顺得像平民。永康初年,才进入朝廷担任中书令,司马冏想要拉拢他作为帮手,晋升任命司马越为侍中,不久又授予司空的职位,兼任中书监,司马越于是渐渐得以参与政事。侍中嵇绍,看到惠帝昏庸依旧,内政归属齐王司马冏,外望归成都王司马颖,将来必定引发争端,于是上疏防止变乱,大致说:
臣听说改变以前的错误做法车子就不会倾倒,革除过去的弊端政事就不会错乱,所以生存时不忘记灭亡,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危险,这是《易经》的重要训诫。现在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在金墉城的日子,大司马不要忘记在颍上的日子,大将军不要忘记在黄桥的日子,那么祸乱的萌芽,就无从产生了。
嵇绍既已上疏,又给司马冏写信,引用唐尧虞舜住茅草屋,夏禹住低矮宫室的美事,作为规劝。司马冏虽然用谦逊的言辞答复,终究没有多少改变。那惠帝是个糊涂的人,不识好歹,即使嵇侍中上书万言,也好像没有看见没有听见,只是把它搁置在高处罢了。司马冏坐在那里接受百官朝拜,对三台发号施令,选举不公平,宠信奸佞之人办事。殿中御史桓豹,因为事情上奏,未曾先报告司马冏的府第,就被谴责斥退。南阳处士郑方,公开上书劝谏司马冏,并且陈述了五条过失,司马冏也不理会。主簿王豹正直敢言,向司马冏上书,请司马冏辞政回藩。走了一个叫豹的,又来了一个叫豹的,都可以称为豹变的君子,可惜遇到了顽固的人。书信说:
王豹听说作为臣子正直敢言,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,而是为了安定君主、稳定时局,保存国家。所以作为臣子欺骗他的君主,刑罚不足以诛杀他,作为君主违背他的劝谏,恶谥不足以形容他。我私下思考明公虚心对待士人,开怀接纳善言,但是逆耳的话,没有被听取。王豹想到晋朝的政事逐渐缺失,从元康年间以来,宰相在位,都不能善终。现在明公平定祸乱,安定国家,如果又沿用以前失败的方法,重蹈中原翻车的覆辙,想要期望长久存在,我不敢听闻。现在河间王在关右扎根,成都王在旧魏徘徊,新野王在江汉获得大封,三面的尊贵王爷,各自凭借刚猛强盛,都统领兵马,处于险要有害的地方,明公兴起义兵讨伐叛逆,功劳盖过天下,凭借难以赏赐的功劳,挟着震主的威望,独自占据京都,专掌大权,前进就会像亢龙有悔,后退就会像庭院长满蒺藜,希望以此求得平安,不知道是否有福气,斗胆用浅陋的见解陈述愚笨的心情。从前武王讨伐纣王,封建诸侯为二伯:从陕地以东,周公主管,从陕地以西,召公主管。等到末年,四海有强大的兵力,不敢马上失去九鼎,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天下习惯了所尊奉的人。现在如果确实能遵循使用周朝的方法,以成都王为北州伯,统领河北的王侯,明公为南州伯,统领南方的官员,各自依据本职,出居在各自的地方,在外面树立德行,在内部尽忠,年终率领所统领的人向朝廷进贡,选拔良才,任命贤能,作为天子的百官,那么四海长久安宁,万国都很幸运,明公的德行,应当和周公、召公一样美好了。希望明公切实考虑有利的办法!
这封信呈上后,王豹等了十多天,没有答复,于是再上一封信说:
王豹上次上书以来,已经十二天了,而明公的大德高远,没有垂察,不赐下一个字的命令,不指示是否可行,王豹私下感到疑惑!我私下思考明公凭借大功,拥有大名,怀有大德,执掌大权:这四大,是国内所不能容纳的,是圣贤所以战战兢兢,从早到晚没有空闲吃饭,即使休息也不敢休息的原因。从前周公因为武王是兄长,成王是君主,讨伐纣王有功,凭借亲属的身份辅佐朝政,秉持的德行深厚,圣思广博深远,极其忠诚、仁爱、孝顺、恭敬,而摄政的时候,四方国家流传谣言,背离君主出逃,在东方居住三年,依靠风雨的变化,成王感悟,如果没有遭受皇天的回应,神人的明察,恐怕周公旦的灾祸,不知道会到什么程度。至于执政,还是和召公分陕为伯,现在明公自己看待功德,谁能比得上周公旦?元康以来,宰相的祸患,危机暗中发生,来不及思考,秘密的灾祸暗中兴起,就在呼吸之间,哪里还能安然保全生命?前面的鉴戒不远,是您亲眼所见的。君子没有长远的考虑,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,忧患到了才醒悟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现在如果听从王豹的这个策略,都把王侯遣送回国,向北让成都王分河为伯,成都王在邺城,明公在宛城,方圆千里,来和国内的侯伯子男,大小依次相率,结好结盟,一同辅助王室,进贡的方法,如同周朝的典章。如果符合您的旨意,可以先和成都王共同商议,虽然我才能浅薄,愿意充当使者。百里奚是秦楚的商人,一开口说话,两国得以安宁。何况王豹虽然浅陋,还是大州的纲纪,和明公在艰难时起事的主簿,自身虽然轻微但是言论未必不对,整装等待,盼望您的英明命令!司马冏接连收到两封信,才有明令批示回答道:“收到前后的陈述,都看到了您的诚恳,应当深思后施行。”掾属孙惠,也上书劝谏司马冏,大致说:“大名不能长久承担,大功不能长久担任,大权不能长久执掌,大威不能长久占据,应当思考功成身退的道理,推崇亲属,推荐亲近的人,把重任交给长沙王和成都王,行拱手礼回藩地,才足以保全自身和名声”等话。司马冏不能采用,孙惠称病最终离去。倒是见机行事。司马冏问记室曹摅道:“有人劝我放弃权力回藩地,你认为怎么样?”曹摅回答说:“大王能够处在高位思考危险,提起衣裳早点离开,是上策。”司马冏始终不能决定。恰好长沙王司马乂来访司马冏的府邸,看到案上陈列着书信,就顺手展开阅读,看到王豹的两封信,不由得发怒说:“小子竟敢离间骨肉,为什么不把他拖到铜驼下,打死了事?”司马冏听了这话,也不禁愤怒着急起来,再加上司马乂添加了几句话,好似火上浇油,更加不可遏制,就上奏请求诛杀王豹,大致说:
臣愤恨奸凶放肆叛逆,皇位坠落,和成都王、长沙王、新野王一同兴起义兵,安定恢复国家,只想为皇家效力,和至亲宗室,同心做事。没想到主簿王豹,胡乱制造不同的言论,说臣有愧于担任宰相,一定会构成危害,忧虑就在旦夕之间,想要臣和成都王分陕为伯,全部让藩王离开,向上诬蔑圣朝监督驾驭的威严,向下开启骨肉分离的趋势,诋毁在上的人,诽谤在下的人,在朝廷内进谗言,在朝廷外挑拨离间,构恶导奸,没有比这更严重的。从前孔子匡正鲁国,于是诛杀少正卯,子产辅佐郑国,先杀邓析,确实是因为扰乱名实,像赵高那样诡怪之类的人。王豹作为臣子不忠不顺不义,应当命令他到都街,按照国法来表明邪正,恭谨地奏报此事!
奏表呈上,就奉诏令依照提议,当下将王豹推出东市,用鞭子打死。王豹将死的时候,对监刑官说:“可以把我的头悬挂在大司马的门前,让它能看到外兵攻打齐王!”
却说齐王司马冏的军队到达颍阴,正与张泓的军队相遇,双方交战,司马冏的军队失利,死亡达数千人,辎重也有一半被夺去。司马冏收集败兵,想要再战,于是分兵渡过颍水,又被张泓阻拦,无法前进。张泓于是在颍水之上列阵,日夜防守。孙辅等人也陆续会合,和张泓分别屯兵。司马冏趁夜袭击,张泓的军队不动,只有孙辅惊恐后退,逃回洛阳,到宫阙入内报告说:“齐王兵势强盛,势不可当,张泓等人已经战死了。”赵王司马伦不禁颤抖,迅速召来三个儿子司马虔以及许超入宫保卫。许超匆忙赶回,司马虔也接着到达,正赶上接到张泓的捷报,说自己击退了司马冏的军队,于是又派许超前往军前。各位看官!试想打仗出兵,全靠纪律,忽而召回,忽而派遣,怎能不让人生疑,自己挫伤锐气?司马伦的愚蠢浅陋,在这里更加明显。不过齐王司马冏并非将帅之才,还在颍上相持,一时不能攻入。张泓并且指挥军队渡过颍水,直接攻打司马冏的营地,司马冏几乎被乘虚而入,幸好部众奋力截杀,打败了张泓的部将孙髦、司马谭,张泓才退去。孙髦、司马谭部下的败兵,散归洛阳。孙秀还谎称得胜,在都城中宣告,说已经击破司马冏的营地,朝中大臣都来祝贺。不久孙会的败报又到,再也瞒不住了,吓得这个伪皇帝目瞪口呆,不知如何是好。如此没用,也想当皇帝,多么可笑?原来孙会与士猗、许超,出兵抵御司马颖的军队,行进到黄桥,一鼓作气,打败了司马颖的前锋军士,俘虏斩杀多达一万多人。司马颖想要退守朝歌,参军卢志进谏说:“现在我军失利,敌军刚刚得志,势必轻视我们,如果我们退缩,士气就会沮丧,不能再用。况且胜负是兵家常事,不如再挑选精兵,出奇制胜,才能够成功。”司马颖于是淘汰弱兵留下强兵,涕泣宣誓,激励众人之心,鼓足勇气再前进。孙会等人果然轻视司马颖,不再设防,等到司马颖的军队到了营前,才驱兵出战。这次接战,和前次大不相同,司马颖的军队都怀着怒气前来,好似江上的秋潮,一发不可阻挡。孙会与士猗、许超,见来军如此厉害,不由得胆战心惊,步步后退。战斗了两三个时辰,只见头颅乱滚,血肉纷飞,部下的士卒,除战死外,多半逃亡,孙会料想不妙,拨马先逃,士猗、许超相继惊恐逃走,都一口气跑回洛阳。所有的宿卫兵三万人,任他们自生自灭,无暇再问他们的下落了。孙秀见孙会等人逃回,也急得没有办法,只好召集众人商议:有人说应该收集剩余的士兵,背城一战;有人说应该毁掉宫室,诛杀异党,挟持司马伦向南去找孙旗、孟观,再图谋以后的举动。孙旗前文已经提到。孟观自从擒灭齐万年之后,从东羌校尉任内调入担任右将军,赵王司马伦篡位,命令孟观出监淝北诸军事,齐王司马冏传檄文讨伐司马伦,孟观大致懂得天文,仰望紫宫帝座,没有其他变化,还认为司马伦顺应天象,不会很快失败,因此仍然为司马伦坚守,不愿意响应司马冏。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孙秀担心孙旗、孟观二人未必可靠,所以迟疑不决,那外面的警报,纷纷传来,不是说司马颖的军队渡过颍水,就是说司马冏的军队越过黄河。都城的将吏,人心惶惶想要变乱。左卫将军王舆,与尚书广陵公司马漼、琅琊王司马伷(第四子)。见风使舵,号召营兵七百多人,从南掖门入宫,倡议恢复正统。三部司马也乐意依从,联合一气。王舆命令三部兵分别守卫宫门,自己率领部曲到中书省,捉拿孙秀,孙秀急忙将省门关闭,不让王舆进入。王舆纵兵登墙,扔入火具,烧毁房屋,顿时烟火弥漫房间,无法靠近。孙秀与士猗、许超冒着烟跑出来,正遇到左部将军部下赵泉,挥舞着刀过来,顺手砍去,恰巧砍掉了三个头颅。又搜捕杀死孙秀的子孙孙会与前将军谢倓,黄门令骆休,司马督王潜,尚书左丞孙弼。(即孙旗的长子)
王舆返回屯驻云龙门,派人入宫禀报赵王司马伦,赶快迎接回惠帝。司马伦不得已,宣布命令说:“我被孙秀所误,激怒了二王,现在已经诛杀孙秀,可以迎接太上皇复位,我应当回归农田,不再过问朝政之事。”(他也想做太上皇吗?)命令发出后,又派亲信校尉拿着骆虞幡,到宫门外指挥停止用兵,一面带领家属,出华林东门,退回自己的府邸。王舆于是派数千甲士,前往金墉城,迎接回惠帝。惠帝与羊后一同乘车入宫,道旁的百姓,都高呼万岁,当下由惠帝亲自登上宫殿,召集百官,群臣都叩头谢罪。(还记得向司马伦劝进吗?)诏令将司马伦父子送到金墉城,派兵监守,改年号为永宁,大宴五日,并且分别派遣使臣慰劳司马冏、司马颖、司马颙三位亲王。梁王司马肜首先上表,请求诛杀司马伦父子以向天下谢罪。有诏令让百官商议,百官都同意司马肜的意见,共同请求诛杀司马伦。总算善于转变。于是派尚书袁敞持节责备司马伦,赐给他金屑酒。(请您也尝尝这美味。)司马伦喝完酒,用巾蒙住脸,边哭边喊:“孙秀误我!孙秀误我!”不久就毒发而死。做了一百天的皇帝,也算威风,不应只埋怨孙秀。司马伦的儿子司马荂、司马馥、司马虔、司马诩,一并被捕诛杀。此外像司马伦、孙秀的私党,都被斥退罢免,台省府卫,所剩无几。成都王司马颖,驰入都城,派部将赵骧、石超,前往帮助齐王司马冏,讨伐张泓等人。张泓等人听说都城已经复辟,司马伦已经被杀,无奈向司马冏乞求投降。从起兵以来六十多天,双方战死的,差不多有十万人。闾和、孙髦、张衡、伏胤等人,从戍守的地方回到洛阳,都因为罪行较重,在东市斩首。蔡璜畏罪自杀。义阳王司马威,曾经入宫夺取玉玺,惠帝记在心中,到这时对朝廷大臣说:“阿皮可恨!夺我的玉玺绶带,导致扭断我的手指,不可不杀。”阿皮是司马威的小字,于是就被杀了。东平王司马楙被免官。河间王司马颙与齐王司马冏先后进入都城,司马冏的部众约有数十万人,威震京城,又传檄文到襄淝,命令诛杀孙旗、孟观。襄阳太守宗岱,接到檄文斩杀孙旗,饶冶令空桐机,接到檄文斩杀孟观,都将首级传送到洛阳,并诛灭三族。那时孙辅、孙惔,作为孙旗的侄子,当然在街市上被斩首。不必细说了。
惠帝封赏功臣,授予齐王司马冏大司马之职,加九锡的特殊礼遇,完备的物品、典籍、策命,如同宣帝、景帝、文帝、武帝(并见前文)辅政时的旧例。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,都督中外诸军事,并授予黄钺,总领尚书事,也加九锡。河间王司马颙为侍中太尉,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,兼领左军。晋升广陵公司马漼为王,统领尚书,加任侍中。新野公司马歆,也晋升为王,都督荆州诸军事。授予梁王司马肜太宰之职,兼任司徒。起用前司徒王戎为尚书令,王衍为河南尹,立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,恢复宾徒县王司马晏原来的封爵,仍然为吴王。大司马齐王司马冏,上表请求恢复张华、裴頠以及解结兄弟原来的官职,诏令让朝廷大臣商议,很久都没有决定。过了一年,才依照司马冏的请求,为张华、裴頠、解结兄弟昭雪,恢复官阶,归还原来的产业,并且派遣使者吊唁祭祀。天下人都盼望太平,都认为是拨乱反正,铲除奸逆,伸冤昭雪,从此能够重见天日了。哪知上天不保佑晋朝,内乱没有停止,东莱王司马蕤和左卫将军王舆,共同谋划谋害司马冏,突然想要发动变乱。事情提前被揭发,才导致阴谋失败。司马蕤是齐王司马冏的庶兄,向来性情暴躁,酗酒欺人,司马冏平时常被他侮辱,只因兄弟情谊,格外包容。等到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,司马伦将司马蕤收押下狱,还没有施加刑罚。惠帝复位,司马蕤得以释放,听说司马冏到了洛阳,在路旁迎接。司马冏只是点头,未曾下马交谈。司马蕤愤怒地责骂道:“我因为你几乎遭受死罪,为何如此不讲兄弟情谊?”不久司马冏入朝辅政,司马蕤只担任散骑常侍,更加闷闷不乐,于是向司马冏请求开府。司马冏回答说:“武帝的儿子吴王司马晏,还没有开府,兄长暂且等待。”司马蕤听到司马冏的话,恨上加恨,于是秘密弹劾司马冏专权无道,将要成为管叔、蔡叔那样的人。惠帝当然没有回应。左卫将军王舆,自认为有复辟的大功,没有得到丰厚的赏赐,因此和司马蕤表示同情,打算在宫阙之下埋伏士兵,等司马冏入朝时,把他刺死。偏偏被司马冏得知阴谋,立即上奏,拘捕王舆斩首,诛灭他的三族,废司马蕤为庶人,迁徙到上庸。上庸内史陈钟,私下揣测司马冏的心意,将司马蕤谋害,司马冏也不再过问。司马冏虽然无情,司马蕤却是自取灭亡。因为兄弟相互残杀,于是导致诸王产生疑虑,又生出无数乱端。新野王司马歆,将要前往荆州,和司马冏一同出城拜谒陵墓,趁机悄悄对司马冏说:“成都王是至亲,一同建立大功,应当留下辅佐朝政,否则应当撤去他的兵权,不要让他生出祸端!”司马冏点头表示会意,不再回答。常山王司马乂,也和成都王拜谒陵墓,趁机对司马颖说:“天下是先帝的天下,大王应当好好维护,不要让齐王得逞!”司马颖和司马乂都是武帝的庶子,所以有这样的话。司马颖也认为是这样,回去告诉参军卢志。卢志进言说:“齐王号称百万大军,和张泓等人在颍水相持,很久没有决出胜负,大王直接渡河,率先进入都城,功劳无人能比,朝廷内外都知道。现在齐王想要和大王共同辅佐朝政,我听说两个强者不能并立,为何不借着太妃生病,请求回去探望,把重任交给齐王,能够收获众人的期望?这是今天的上策。”司马颖是武帝才人程氏所生,太妃就是指程才人。司马颖向来相信卢志的话,就依照他的建议。第二天入朝,由惠帝引到东堂,当面加以褒奖,司马颖拜谢说:“这都是大司马司马冏的功劳,臣怎能贪功呢?”说完退出去,立即上表称赞司马冏的功德,应当把政务交给他,自己陈述母亲生病,希望回去侍奉,为了终养母亲。一面匆忙收拾行装,不等回复诏令,就告辞太庙,直接乘车出东阳门,向西回到邺城。相随的只有卢志等几个人,不让军营中的人知道。就是在齐王司马冏的府第中,也只是派人送信告别,此外没有别的话。司马冏得到书信大惊,急忙骑马追赶,追到七里涧,才见到司马颖。司马颖停车话别,泪如雨下,只说太妃病情严重,深深忧虑,所以没有时间当面告辞。说完,就驱车离去,丝毫不谈时政。司马冏也回到都城,还自称是咄咄怪事。司马颖回到邺城,诏令派遣使臣再次重申前命,司马颖只接受大将军的职衔,推辞九锡的礼仪,并且上表说:“兴义的功臣,应当都封为公侯。之前大司马屯兵颍上,时间长了百姓困苦,请求运送河北的十五万斛米,赈济饥民”等等。又自己制作了八千多口棺材,立即挪用成都国的俸禄制作衣服,殓葬祭祀黄桥的死士,并安抚他们的家属,比普通战死的待遇优厚。又命令在温县埋葬赵王司马伦的部卒,有一万四千多人。各位看官听着!成都王司马颖这样的行为,都是卢志为他谋划,教他笼络人心,收集当时的声誉。果然,两河南北,都交口称赞,就是都城内外,也没有一个不称他为贤王。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,虽然是矫情,也必定最终留下好名声。还有中书郎陆机,从前是赵王府中的参军,齐王司马冏进入都城后,得到司马伦接受禅让的诏书,怀疑是陆机所写,就要诛杀他,幸亏司马颖极力解救,才得以免罪。司马颖爱惜陆机的才华,后来上表请求任命他为平原内史,陆机的弟弟陆云为清河内史,晋廷自然应允,立即派遣二人赴任。陆机的友人顾荣、戴渊,对他说中原多灾多难,劝陆机回吴地。陆机感激司马颖的厚恩,并且认为司马颖有威望,可以和他建立功业,于是逗留不走。谁知道兄弟二人后来都死在司马颖手中。司马颖正在施惠百姓,礼待士人,刻意求得名声。司马冏却结党营私,只追求私欲,所有立功的将领,如葛旟、路秀、卫毅、刘真、韩泰五人,都封为县公,号称“五公”。把他们当作心腹,并在他父亲齐王司马攸的旧宅,增建高大的房屋,所有邻近的房屋,不管是公是私,全部被拆除,让大匠精心营造,规制和西宫相等。又凿通千秋门的墙,能够到达西阁,后房到处设置钟磬,前庭多次表演八佾之舞,沉溺于酒色。常常不上朝,长子司马冰被封为乐安王,次子司马英被封为济阳王,三子司马超被封为淮南王。好不容易过了一年,皇太孙又夭折了,梁王司马肜相继去世,诏令恢复常山王司马乂为长沙王,兼任骠骑将军,起用东平王司马楙为平东将军,都督徐州军事,让他镇守下邳。召回东安王司马繇,恢复他的官职爵位,司马繇被废黜迁徙到带方的事,见前文。并且任命为宗正卿,再晋升为尚书左仆射。齐王司马冏想要长久专掌国政,看到皇孙都已经死亡,成都王司马颖众望所归,如果立为皇太弟,对自己非常不利,于是上表请求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。司马覃是惠帝弟弟司马遐的长子,年龄才八岁,当即选择日子册立,入住东宫,让司马冏担任太子太师。这时,还有东海王司马越,是八王中的最后一位。是宣帝的侄子,父亲司马泰曾受封高密王。司马泰死后司马越得以继承爵位,改封东海。司马越年轻时有好名声,不羡慕富贵,恭顺得像平民。永康初年,才进入朝廷担任中书令,司马冏想要拉拢他作为帮手,晋升任命司马越为侍中,不久又授予司空的职位,兼任中书监,司马越于是渐渐得以参与政事。侍中嵇绍,看到惠帝昏庸依旧,内政归属齐王司马冏,外望归成都王司马颖,将来必定引发争端,于是上疏防止变乱,大致说:
臣听说改变以前的错误做法车子就不会倾倒,革除过去的弊端政事就不会错乱,所以生存时不忘记灭亡,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危险,这是《易经》的重要训诫。现在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在金墉城的日子,大司马不要忘记在颍上的日子,大将军不要忘记在黄桥的日子,那么祸乱的萌芽,就无从产生了。
嵇绍既已上疏,又给司马冏写信,引用唐尧虞舜住茅草屋,夏禹住低矮宫室的美事,作为规劝。司马冏虽然用谦逊的言辞答复,终究没有多少改变。那惠帝是个糊涂的人,不识好歹,即使嵇侍中上书万言,也好像没有看见没有听见,只是把它搁置在高处罢了。司马冏坐在那里接受百官朝拜,对三台发号施令,选举不公平,宠信奸佞之人办事。殿中御史桓豹,因为事情上奏,未曾先报告司马冏的府第,就被谴责斥退。南阳处士郑方,公开上书劝谏司马冏,并且陈述了五条过失,司马冏也不理会。主簿王豹正直敢言,向司马冏上书,请司马冏辞政回藩。走了一个叫豹的,又来了一个叫豹的,都可以称为豹变的君子,可惜遇到了顽固的人。书信说:
王豹听说作为臣子正直敢言,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,而是为了安定君主、稳定时局,保存国家。所以作为臣子欺骗他的君主,刑罚不足以诛杀他,作为君主违背他的劝谏,恶谥不足以形容他。我私下思考明公虚心对待士人,开怀接纳善言,但是逆耳的话,没有被听取。王豹想到晋朝的政事逐渐缺失,从元康年间以来,宰相在位,都不能善终。现在明公平定祸乱,安定国家,如果又沿用以前失败的方法,重蹈中原翻车的覆辙,想要期望长久存在,我不敢听闻。现在河间王在关右扎根,成都王在旧魏徘徊,新野王在江汉获得大封,三面的尊贵王爷,各自凭借刚猛强盛,都统领兵马,处于险要有害的地方,明公兴起义兵讨伐叛逆,功劳盖过天下,凭借难以赏赐的功劳,挟着震主的威望,独自占据京都,专掌大权,前进就会像亢龙有悔,后退就会像庭院长满蒺藜,希望以此求得平安,不知道是否有福气,斗胆用浅陋的见解陈述愚笨的心情。从前武王讨伐纣王,封建诸侯为二伯:从陕地以东,周公主管,从陕地以西,召公主管。等到末年,四海有强大的兵力,不敢马上失去九鼎,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天下习惯了所尊奉的人。现在如果确实能遵循使用周朝的方法,以成都王为北州伯,统领河北的王侯,明公为南州伯,统领南方的官员,各自依据本职,出居在各自的地方,在外面树立德行,在内部尽忠,年终率领所统领的人向朝廷进贡,选拔良才,任命贤能,作为天子的百官,那么四海长久安宁,万国都很幸运,明公的德行,应当和周公、召公一样美好了。希望明公切实考虑有利的办法!
这封信呈上后,王豹等了十多天,没有答复,于是再上一封信说:
王豹上次上书以来,已经十二天了,而明公的大德高远,没有垂察,不赐下一个字的命令,不指示是否可行,王豹私下感到疑惑!我私下思考明公凭借大功,拥有大名,怀有大德,执掌大权:这四大,是国内所不能容纳的,是圣贤所以战战兢兢,从早到晚没有空闲吃饭,即使休息也不敢休息的原因。从前周公因为武王是兄长,成王是君主,讨伐纣王有功,凭借亲属的身份辅佐朝政,秉持的德行深厚,圣思广博深远,极其忠诚、仁爱、孝顺、恭敬,而摄政的时候,四方国家流传谣言,背离君主出逃,在东方居住三年,依靠风雨的变化,成王感悟,如果没有遭受皇天的回应,神人的明察,恐怕周公旦的灾祸,不知道会到什么程度。至于执政,还是和召公分陕为伯,现在明公自己看待功德,谁能比得上周公旦?元康以来,宰相的祸患,危机暗中发生,来不及思考,秘密的灾祸暗中兴起,就在呼吸之间,哪里还能安然保全生命?前面的鉴戒不远,是您亲眼所见的。君子没有长远的考虑,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,忧患到了才醒悟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现在如果听从王豹的这个策略,都把王侯遣送回国,向北让成都王分河为伯,成都王在邺城,明公在宛城,方圆千里,来和国内的侯伯子男,大小依次相率,结好结盟,一同辅助王室,进贡的方法,如同周朝的典章。如果符合您的旨意,可以先和成都王共同商议,虽然我才能浅薄,愿意充当使者。百里奚是秦楚的商人,一开口说话,两国得以安宁。何况王豹虽然浅陋,还是大州的纲纪,和明公在艰难时起事的主簿,自身虽然轻微但是言论未必不对,整装等待,盼望您的英明命令!司马冏接连收到两封信,才有明令批示回答道:“收到前后的陈述,都看到了您的诚恳,应当深思后施行。”掾属孙惠,也上书劝谏司马冏,大致说:“大名不能长久承担,大功不能长久担任,大权不能长久执掌,大威不能长久占据,应当思考功成身退的道理,推崇亲属,推荐亲近的人,把重任交给长沙王和成都王,行拱手礼回藩地,才足以保全自身和名声”等话。司马冏不能采用,孙惠称病最终离去。倒是见机行事。司马冏问记室曹摅道:“有人劝我放弃权力回藩地,你认为怎么样?”曹摅回答说:“大王能够处在高位思考危险,提起衣裳早点离开,是上策。”司马冏始终不能决定。恰好长沙王司马乂来访司马冏的府邸,看到案上陈列着书信,就顺手展开阅读,看到王豹的两封信,不由得发怒说:“小子竟敢离间骨肉,为什么不把他拖到铜驼下,打死了事?”司马冏听了这话,也不禁愤怒着急起来,再加上司马乂添加了几句话,好似火上浇油,更加不可遏制,就上奏请求诛杀王豹,大致说:
臣愤恨奸凶放肆叛逆,皇位坠落,和成都王、长沙王、新野王一同兴起义兵,安定恢复国家,只想为皇家效力,和至亲宗室,同心做事。没想到主簿王豹,胡乱制造不同的言论,说臣有愧于担任宰相,一定会构成危害,忧虑就在旦夕之间,想要臣和成都王分陕为伯,全部让藩王离开,向上诬蔑圣朝监督驾驭的威严,向下开启骨肉分离的趋势,诋毁在上的人,诽谤在下的人,在朝廷内进谗言,在朝廷外挑拨离间,构恶导奸,没有比这更严重的。从前孔子匡正鲁国,于是诛杀少正卯,子产辅佐郑国,先杀邓析,确实是因为扰乱名实,像赵高那样诡怪之类的人。王豹作为臣子不忠不顺不义,应当命令他到都街,按照国法来表明邪正,恭谨地奏报此事!
奏表呈上,就奉诏令依照提议,当下将王豹推出东市,用鞭子打死。王豹将死的时候,对监刑官说:“可以把我的头悬挂在大司马的门前,让它能看到外兵攻打齐王!”
却说齐王司马冏的军队到达颍阴,正与张泓的军队相遇,双方交战,司马冏的军队失利,死亡达数千人,辎重也有一半被夺去。司马冏收集败兵,想要再战,于是分兵渡过颍水,又被张泓阻拦,无法前进。张泓于是在颍水之上列阵,日夜防守。孙辅等人也陆续会合,和张泓分别屯兵。司马冏趁夜袭击,张泓的军队不动,只有孙辅惊恐后退,逃回洛阳,到宫阙入内报告说:“齐王兵势强盛,势不可当,张泓等人已经战死了。”赵王司马伦不禁颤抖,迅速召来三个儿子司马虔以及许超入宫保卫。许超匆忙赶回,司马虔也接着到达,正赶上接到张泓的捷报,说自己击退了司马冏的军队,于是又派许超前往军前。各位看官!试想打仗出兵,全靠纪律,忽而召回,忽而派遣,怎能不让人生疑,自己挫伤锐气?司马伦的愚蠢浅陋,在这里更加明显。不过齐王司马冏并非将帅之才,还在颍上相持,一时不能攻入。张泓并且指挥军队渡过颍水,直接攻打司马冏的营地,司马冏几乎被乘虚而入,幸好部众奋力截杀,打败了张泓的部将孙髦、司马谭,张泓才退去。孙髦、司马谭部下的败兵,散归洛阳。孙秀还谎称得胜,在都城中宣告,说已经击破司马冏的营地,朝中大臣都来祝贺。不久孙会的败报又到,再也瞒不住了,吓得这个伪皇帝目瞪口呆,不知如何是好。如此没用,也想当皇帝,多么可笑?原来孙会与士猗、许超,出兵抵御司马颖的军队,行进到黄桥,一鼓作气,打败了司马颖的前锋军士,俘虏斩杀多达一万多人。司马颖想要退守朝歌,参军卢志进谏说:“现在我军失利,敌军刚刚得志,势必轻视我们,如果我们退缩,士气就会沮丧,不能再用。况且胜负是兵家常事,不如再挑选精兵,出奇制胜,才能够成功。”司马颖于是淘汰弱兵留下强兵,涕泣宣誓,激励众人之心,鼓足勇气再前进。孙会等人果然轻视司马颖,不再设防,等到司马颖的军队到了营前,才驱兵出战。这次接战,和前次大不相同,司马颖的军队都怀着怒气前来,好似江上的秋潮,一发不可阻挡。孙会与士猗、许超,见来军如此厉害,不由得胆战心惊,步步后退。战斗了两三个时辰,只见头颅乱滚,血肉纷飞,部下的士卒,除战死外,多半逃亡,孙会料想不妙,拨马先逃,士猗、许超相继惊恐逃走,都一口气跑回洛阳。所有的宿卫兵三万人,任他们自生自灭,无暇再问他们的下落了。孙秀见孙会等人逃回,也急得没有办法,只好召集众人商议:有人说应该收集剩余的士兵,背城一战;有人说应该毁掉宫室,诛杀异党,挟持司马伦向南去找孙旗、孟观,再图谋以后的举动。孙旗前文已经提到。孟观自从擒灭齐万年之后,从东羌校尉任内调入担任右将军,赵王司马伦篡位,命令孟观出监淝北诸军事,齐王司马冏传檄文讨伐司马伦,孟观大致懂得天文,仰望紫宫帝座,没有其他变化,还认为司马伦顺应天象,不会很快失败,因此仍然为司马伦坚守,不愿意响应司马冏。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孙秀担心孙旗、孟观二人未必可靠,所以迟疑不决,那外面的警报,纷纷传来,不是说司马颖的军队渡过颍水,就是说司马冏的军队越过黄河。都城的将吏,人心惶惶想要变乱。左卫将军王舆,与尚书广陵公司马漼、琅琊王司马伷(第四子)。见风使舵,号召营兵七百多人,从南掖门入宫,倡议恢复正统。三部司马也乐意依从,联合一气。王舆命令三部兵分别守卫宫门,自己率领部曲到中书省,捉拿孙秀,孙秀急忙将省门关闭,不让王舆进入。王舆纵兵登墙,扔入火具,烧毁房屋,顿时烟火弥漫房间,无法靠近。孙秀与士猗、许超冒着烟跑出来,正遇到左部将军部下赵泉,挥舞着刀过来,顺手砍去,恰巧砍掉了三个头颅。又搜捕杀死孙秀的子孙孙会与前将军谢倓,黄门令骆休,司马督王潜,尚书左丞孙弼。(即孙旗的长子)
王舆返回屯驻云龙门,派人入宫禀报赵王司马伦,赶快迎接回惠帝。司马伦不得已,宣布命令说:“我被孙秀所误,激怒了二王,现在已经诛杀孙秀,可以迎接太上皇复位,我应当回归农田,不再过问朝政之事。”(他也想做太上皇吗?)命令发出后,又派亲信校尉拿着骆虞幡,到宫门外指挥停止用兵,一面带领家属,出华林东门,退回自己的府邸。王舆于是派数千甲士,前往金墉城,迎接回惠帝。惠帝与羊后一同乘车入宫,道旁的百姓,都高呼万岁,当下由惠帝亲自登上宫殿,召集百官,群臣都叩头谢罪。(还记得向司马伦劝进吗?)诏令将司马伦父子送到金墉城,派兵监守,改年号为永宁,大宴五日,并且分别派遣使臣慰劳司马冏、司马颖、司马颙三位亲王。梁王司马肜首先上表,请求诛杀司马伦父子以向天下谢罪。有诏令让百官商议,百官都同意司马肜的意见,共同请求诛杀司马伦。总算善于转变。于是派尚书袁敞持节责备司马伦,赐给他金屑酒。(请您也尝尝这美味。)司马伦喝完酒,用巾蒙住脸,边哭边喊:“孙秀误我!孙秀误我!”不久就毒发而死。做了一百天的皇帝,也算威风,不应只埋怨孙秀。司马伦的儿子司马荂、司马馥、司马虔、司马诩,一并被捕诛杀。此外像司马伦、孙秀的私党,都被斥退罢免,台省府卫,所剩无几。成都王司马颖,驰入都城,派部将赵骧、石超,前往帮助齐王司马冏,讨伐张泓等人。张泓等人听说都城已经复辟,司马伦已经被杀,无奈向司马冏乞求投降。从起兵以来六十多天,双方战死的,差不多有十万人。闾和、孙髦、张衡、伏胤等人,从戍守的地方回到洛阳,都因为罪行较重,在东市斩首。蔡璜畏罪自杀。义阳王司马威,曾经入宫夺取玉玺,惠帝记在心中,到这时对朝廷大臣说:“阿皮可恨!夺我的玉玺绶带,导致扭断我的手指,不可不杀。”阿皮是司马威的小字,于是就被杀了。东平王司马楙被免官。河间王司马颙与齐王司马冏先后进入都城,司马冏的部众约有数十万人,威震京城,又传檄文到襄淝,命令诛杀孙旗、孟观。襄阳太守宗岱,接到檄文斩杀孙旗,饶冶令空桐机,接到檄文斩杀孟观,都将首级传送到洛阳,并诛灭三族。那时孙辅、孙惔,作为孙旗的侄子,当然在街市上被斩首。不必细说了。
惠帝封赏功臣,授予齐王司马冏大司马之职,加九锡的特殊礼遇,完备的物品、典籍、策命,如同宣帝、景帝、文帝、武帝(并见前文)辅政时的旧例。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,都督中外诸军事,并授予黄钺,总领尚书事,也加九锡。河间王司马颙为侍中太尉,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,兼领左军。晋升广陵公司马漼为王,统领尚书,加任侍中。新野公司马歆,也晋升为王,都督荆州诸军事。授予梁王司马肜太宰之职,兼任司徒。起用前司徒王戎为尚书令,王衍为河南尹,立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,恢复宾徒县王司马晏原来的封爵,仍然为吴王。大司马齐王司马冏,上表请求恢复张华、裴頠以及解结兄弟原来的官职,诏令让朝廷大臣商议,很久都没有决定。过了一年,才依照司马冏的请求,为张华、裴頠、解结兄弟昭雪,恢复官阶,归还原来的产业,并且派遣使者吊唁祭祀。天下人都盼望太平,都认为是拨乱反正,铲除奸逆,伸冤昭雪,从此能够重见天日了。哪知上天不保佑晋朝,内乱没有停止,东莱王司马蕤和左卫将军王舆,共同谋划谋害司马冏,突然想要发动变乱。事情提前被揭发,才导致阴谋失败。司马蕤是齐王司马冏的庶兄,向来性情暴躁,酗酒欺人,司马冏平时常被他侮辱,只因兄弟情谊,格外包容。等到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,司马伦将司马蕤收押下狱,还没有施加刑罚。惠帝复位,司马蕤得以释放,听说司马冏到了洛阳,在路旁迎接。司马冏只是点头,未曾下马交谈。司马蕤愤怒地责骂道:“我因为你几乎遭受死罪,为何如此不讲兄弟情谊?”不久司马冏入朝辅政,司马蕤只担任散骑常侍,更加闷闷不乐,于是向司马冏请求开府。司马冏回答说:“武帝的儿子吴王司马晏,还没有开府,兄长暂且等待。”司马蕤听到司马冏的话,恨上加恨,于是秘密弹劾司马冏专权无道,将要成为管叔、蔡叔那样的人。惠帝当然没有回应。左卫将军王舆,自认为有复辟的大功,没有得到丰厚的赏赐,因此和司马蕤表示同情,打算在宫阙之下埋伏士兵,等司马冏入朝时,把他刺死。偏偏被司马冏得知阴谋,立即上奏,拘捕王舆斩首,诛灭他的三族,废司马蕤为庶人,迁徙到上庸。上庸内史陈钟,私下揣测司马冏的心意,将司马蕤谋害,司马冏也不再过问。司马冏虽然无情,司马蕤却是自取灭亡。因为兄弟相互残杀,于是导致诸王产生疑虑,又生出无数乱端。新野王司马歆,将要前往荆州,和司马冏一同出城拜谒陵墓,趁机悄悄对司马冏说:“成都王是至亲,一同建立大功,应当留下辅佐朝政,否则应当撤去他的兵权,不要让他生出祸端!”司马冏点头表示会意,不再回答。常山王司马乂,也和成都王拜谒陵墓,趁机对司马颖说:“天下是先帝的天下,大王应当好好维护,不要让齐王得逞!”司马颖和司马乂都是武帝的庶子,所以有这样的话。司马颖也认为是这样,回去告诉参军卢志。卢志进言说:“齐王号称百万大军,和张泓等人在颍水相持,很久没有决出胜负,大王直接渡河,率先进入都城,功劳无人能比,朝廷内外都知道。现在齐王想要和大王共同辅佐朝政,我听说两个强者不能并立,为何不借着太妃生病,请求回去探望,把重任交给齐王,能够收获众人的期望?这是今天的上策。”司马颖是武帝才人程氏所生,太妃就是指程才人。司马颖向来相信卢志的话,就依照他的建议。第二天入朝,由惠帝引到东堂,当面加以褒奖,司马颖拜谢说:“这都是大司马司马冏的功劳,臣怎能贪功呢?”说完退出去,立即上表称赞司马冏的功德,应当把政务交给他,自己陈述母亲生病,希望回去侍奉,为了终养母亲。一面匆忙收拾行装,不等回复诏令,就告辞太庙,直接乘车出东阳门,向西回到邺城。相随的只有卢志等几个人,不让军营中的人知道。就是在齐王司马冏的府第中,也只是派人送信告别,此外没有别的话。司马冏得到书信大惊,急忙骑马追赶,追到七里涧,才见到司马颖。司马颖停车话别,泪如雨下,只说太妃病情严重,深深忧虑,所以没有时间当面告辞。说完,就驱车离去,丝毫不谈时政。司马冏也回到都城,还自称是咄咄怪事。司马颖回到邺城,诏令派遣使臣再次重申前命,司马颖只接受大将军的职衔,推辞九锡的礼仪,并且上表说:“兴义的功臣,应当都封为公侯。之前大司马屯兵颍上,时间长了百姓困苦,请求运送河北的十五万斛米,赈济饥民”等等。又自己制作了八千多口棺材,立即挪用成都国的俸禄制作衣服,殓葬祭祀黄桥的死士,并安抚他们的家属,比普通战死的待遇优厚。又命令在温县埋葬赵王司马伦的部卒,有一万四千多人。各位看官听着!成都王司马颖这样的行为,都是卢志为他谋划,教他笼络人心,收集当时的声誉。果然,两河南北,都交口称赞,就是都城内外,也没有一个不称他为贤王。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,虽然是矫情,也必定最终留下好名声。还有中书郎陆机,从前是赵王府中的参军,齐王司马冏进入都城后,得到司马伦接受禅让的诏书,怀疑是陆机所写,就要诛杀他,幸亏司马颖极力解救,才得以免罪。司马颖爱惜陆机的才华,后来上表请求任命他为平原内史,陆机的弟弟陆云为清河内史,晋廷自然应允,立即派遣二人赴任。陆机的友人顾荣、戴渊,对他说中原多灾多难,劝陆机回吴地。陆机感激司马颖的厚恩,并且认为司马颖有威望,可以和他建立功业,于是逗留不走。谁知道兄弟二人后来都死在司马颖手中。司马颖正在施惠百姓,礼待士人,刻意求得名声。司马冏却结党营私,只追求私欲,所有立功的将领,如葛旟、路秀、卫毅、刘真、韩泰五人,都封为县公,号称“五公”。把他们当作心腹,并在他父亲齐王司马攸的旧宅,增建高大的房屋,所有邻近的房屋,不管是公是私,全部被拆除,让大匠精心营造,规制和西宫相等。又凿通千秋门的墙,能够到达西阁,后房到处设置钟磬,前庭多次表演八佾之舞,沉溺于酒色。常常不上朝,长子司马冰被封为乐安王,次子司马英被封为济阳王,三子司马超被封为淮南王。好不容易过了一年,皇太孙又夭折了,梁王司马肜相继去世,诏令恢复常山王司马乂为长沙王,兼任骠骑将军,起用东平王司马楙为平东将军,都督徐州军事,让他镇守下邳。召回东安王司马繇,恢复他的官职爵位,司马繇被废黜迁徙到带方的事,见前文。并且任命为宗正卿,再晋升为尚书左仆射。齐王司马冏想要长久专掌国政,看到皇孙都已经死亡,成都王司马颖众望所归,如果立为皇太弟,对自己非常不利,于是上表请求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。司马覃是惠帝弟弟司马遐的长子,年龄才八岁,当即选择日子册立,入住东宫,让司马冏担任太子太师。这时,还有东海王司马越,是八王中的最后一位。是宣帝的侄子,父亲司马泰曾受封高密王。司马泰死后司马越得以继承爵位,改封东海。司马越年轻时有好名声,不羡慕富贵,恭顺得像平民。永康初年,才进入朝廷担任中书令,司马冏想要拉拢他作为帮手,晋升任命司马越为侍中,不久又授予司空的职位,兼任中书监,司马越于是渐渐得以参与政事。侍中嵇绍,看到惠帝昏庸依旧,内政归属齐王司马冏,外望归成都王司马颖,将来必定引发争端,于是上疏防止变乱,大致说:
臣听说改变以前的错误做法车子就不会倾倒,革除过去的弊端政事就不会错乱,所以生存时不忘记灭亡,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危险,这是《易经》的重要训诫。现在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在金墉城的日子,大司马不要忘记在颍上的日子,大将军不要忘记在黄桥的日子,那么祸乱的萌芽,就无从产生了。
嵇绍既已上疏,又给司马冏写信,引用唐尧虞舜住茅草屋,夏禹住低矮宫室的美事,作为规劝。司马冏虽然用谦逊的言辞答复,终究没有多少改变。那惠帝是个糊涂的人,不识好歹,即使嵇侍中上书万言,也好像没有看见没有听见,只是把它搁置在高处罢了。司马冏坐在那里接受百官朝拜,对三台发号施令,选举不公平,宠信奸佞之人办事。殿中御史桓豹,因为事情上奏,未曾先报告司马冏的府第,就被谴责斥退。南阳处士郑方,公开上书劝谏司马冏,并且陈述了五条过失,司马冏也不理会。主簿王豹正直敢言,向司马冏上书,请司马冏辞政回藩。走了一个叫豹的,又来了一个叫豹的,都可以称为豹变的君子,可惜遇到了顽固的人。书信说:
王豹听说作为臣子正直敢言,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,而是为了安定君主、稳定时局,保存国家。所以作为臣子欺骗他的君主,刑罚不足以诛杀他,作为君主违背他的劝谏,恶谥不足以形容他。我私下思考明公虚心对待士人,开怀接纳善言,但是逆耳的话,没有被听取。王豹想到晋朝的政事逐渐缺失,从元康年间以来,宰相在位,都不能善终。现在明公平定祸乱,安定国家,如果又沿用以前失败的方法,重蹈中原翻车的覆辙,想要期望长久存在,我不敢听闻。现在河间王在关右扎根,成都王在旧魏徘徊,新野王在江汉获得大封,三面的尊贵王爷,各自凭借刚猛强盛,都统领兵马,处于险要有害的地方,明公兴起义兵讨伐叛逆,功劳盖过天下,凭借难以赏赐的功劳,挟着震主的威望,独自占据京都,专掌大权,前进就会像亢龙有悔,后退就会像庭院长满蒺藜,希望以此求得平安,不知道是否有福气,斗胆用浅陋的见解陈述愚笨的心情。从前武王讨伐纣王,封建诸侯为二伯:从陕地以东,周公主管,从陕地以西,召公主管。等到末年,四海有强大的兵力,不敢马上失去九鼎,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天下习惯了所尊奉的人。现在如果确实能遵循使用周朝的方法,以成都王为北州伯,统领河北的王侯,明公为南州伯,统领南方的官员,各自依据本职,出居在各自的地方,在外面树立德行,在内部尽忠,年终率领所统领的人向朝廷进贡,选拔良才,任命贤能,作为天子的百官,那么四海长久安宁,万国都很幸运,明公的德行,应当和周公、召公一样美好了。希望明公切实考虑有利的办法!
这封信呈上后,王豹等了十多天,没有答复,于是再上一封信说:
王豹上次上书以来,已经十二天了,而明公的大德高远,没有垂察,不赐下一个字的命令,不指示是否可行,王豹私下感到疑惑!我私下思考明公凭借大功,拥有大名,怀有大德,执掌大权:这四大,是国内所不能容纳的,是圣贤所以战战兢兢,从早到晚没有空闲吃饭,即使休息也不敢休息的原因。从前周公因为武王是兄长,成王是君主,讨伐纣王有功,凭借亲属的身份辅佐朝政,秉持的德行深厚,圣思广博深远,极其忠诚、仁爱、孝顺、恭敬,而摄政的时候,四方国家流传谣言,背离君主出逃,在东方居住三年,依靠风雨的变化,成王感悟,如果没有遭受皇天的回应,神人的明察,恐怕周公旦的灾祸,不知道会到什么程度。至于执政,还是和召公分陕为伯,现在明公自己看待功德,谁能比得上周公旦?元康以来,宰相的祸患,危机暗中发生,来不及思考,秘密的灾祸暗中兴起,就在呼吸之间,哪里还能安然保全生命?前面的鉴戒不远,是您亲眼所见的。君子没有长远的考虑,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,忧患到了才醒悟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现在如果听从王豹的这个策略,都把王侯遣送回国,向北让成都王分河为伯,成都王在邺城,明公在宛城,方圆千里,来和国内的侯伯子男,大小依次相率,结好结盟,一同辅助王室,进贡的方法,如同周朝的典章。如果符合您的旨意,可以先和成都王共同商议,虽然我才能浅薄,愿意充当使者。百里奚是秦楚的商人,一开口说话,两国得以安宁。何况王豹虽然浅陋,还是大州的纲纪,和明公在艰难时起事的主簿,自身虽然轻微但是言论未必不对,整装等待,盼望您的英明命令!司马冏接连收到两封信,才有明令批示回答道:“收到前后的陈述,都看到了您的诚恳,应当深思后施行。”掾属孙惠,也上书劝谏司马冏,大致说:“大名不能长久承担,大功不能长久担任,大权不能长久执掌,大威不能长久占据,应当思考功成身退的道理,推崇亲属,推荐亲近的人,把重任交给长沙王和成都王,行拱手礼回藩地,才足以保全自身和名声”等话。司马冏不能采用,孙惠称病最终离去。倒是见机行事。司马冏问记室曹摅道:“有人劝我放弃权力回藩地,你认为怎么样?”曹摅回答说:“大王能够处在高位思考危险,提起衣裳早点离开,是上策。”司马冏始终不能决定。恰好长沙王司马乂来访司马冏的府邸,看到案上陈列着书信,就顺手展开阅读,看到王豹的两封信,不由得发怒说:“小子竟敢离间骨肉,为什么不把他拖到铜驼下,打死了事?”司马冏听了这话,也不禁愤怒着急起来,再加上司马乂添加了几句话,好似火上浇油,更加不可遏制,就上奏请求诛杀王豹,大致说:
臣愤恨奸凶放肆叛逆,皇位坠落,和成都王、长沙王、新野王一同兴起义兵,安定恢复国家,只想为皇家效力,和至亲宗室,同心做事。没想到主簿王豹,胡乱制造不同的言论,说臣有愧于担任宰相,一定会构成危害,忧虑就在旦夕之间,想要臣和成都王分陕为伯,全部让藩王离开,向上诬蔑圣朝监督驾驭的威严,向下开启骨肉分离的趋势,诋毁在上的人,诽谤在下的人,在朝廷内进谗言,在朝廷外挑拨离间,构恶导奸,没有比这更严重的。从前孔子匡正鲁国,于是诛杀少正卯,子产辅佐郑国,先杀邓析,确实是因为扰乱名实,像赵高那样诡怪之类的人。王豹作为臣子不忠不顺不义,应当命令他到都街,按照国法来表明邪正,恭谨地奏报此事!
奏表呈上,就奉诏令依照提议,当下将王豹推出东市,用鞭子打死。王豹将死的时候,对监刑官说:“可以把我的头悬挂在大司马的门前,让它能看到外兵攻打齐王!”
(历史同人)穿越之汉武娇主 英雄无敌:登神阶梯 愿你,安好就好 盛婚萌宠:首席BOSS,花样吻 叶麟白蛇 战锤40k霜刃之间 千年恋,轮回冢 (柯南同人)车卡套用名柯五人组后 一尸两命?阴鸷大佬把她坟挖了! (火影同人)在忍界给柱间当狗头军师的日常 倾城叹:下堂要自强/弃妇要自强 穿成侯门主母,摄政王非要娶我 抗战:从建立特种部队开始 [综武侠]狗一刀 侯门欢 远行星 恶女当家 [火影]章鱼小丸子 我的世界1时空龙传说 (综英美同人)从007开始做西装暴徒
农门小寡妇种田发家养包子简介emspemsp关于农门小寡妇种田发家养包子许娇杏穿越了,成了个又傻又丑的农家女。爹早死,娘不爱,婆家糟心事儿更多!不怕,开荒种地卖山货,有了钱她立马就卷铺盖走人。谁曾想,死了的男人居然回来了,还心狠手辣的断...
大学生毕业即是失业,作为一名即将失业的大学生,就在杨槐决心开始自己的挣扎时,一件蕴含驭鬼之力的黑塔却为他开启了这个世界的真实一面。原来超自然的力量真的存在,原来神话和传说并非虚构,原来这个世界竟隐藏着这么多的未知与神秘。...
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。中年危机,人生脱轨。一夜之间,全数归零。何去何从,谁人知晓。身处迷雾,四面楚歌。突入重围,冲上云霄。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你若奋斗,必定辉煌。如果您喜欢金牌律师的荆棘花冠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唐溪不愿喜欢人,很难动心,非常皮,喜欢撩人,众人对他念念不忘。世界一人人都宠爱的娇媚大将军(主0)(主角将军强受×摄政王不要脸攻)世界二人人都宠爱的黑皮丧尸王(互1)(主角黑皮大佬×肤白貌美钓系小男娘)世界三人人都想强制爱的貌美师尊(猛1)(主角师尊美人蛇×清冷欲系大师兄)世界四人人都想疼爱的异瞳白毛少年...
他的爹和她的娘姻缘差错没在一起,契约娃娃亲延续到她和他,任他守她护她,她的眼里心里身体里都是别的男人那个渣男。这一世,他反省,余生珍贵,不与无缘未婚妻纠缠,她偏赖他床上,还带着他的种偷跑了,把这个县令惹火了得了,爷认输,媳妇儿跑哪儿,咱跟上,你种地,我帮你扛锄头,好不好?种地你热了我帮你脱衣服脱衣小县令音如苍蝇声。如果您喜欢县令契约娘子要种地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一代将星,意外重生到疯癫废婿身上。昔日的战神,从此成为只会洗衣做饭的家庭煮夫。但生而为王,注定要踏破山巅,拳碎苍穹!欺我辱我叛我者,战神回归之日,你们的鲜血必当染红整片华夏的天空!如果您喜欢狂婿战神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